7月23日中央紀委率先發出通知,部署開展紀檢監察機關自建培訓中心摸底自查。通知要求重點自查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利用培訓中心公款大吃大喝、休閑娛樂、超標準接待等奢侈浪費行為。(騰訊新聞7月29日 )
干部培訓中心,顧名思義是為了給干部營造一個“充電”的學習環境,提高干部職工為民服務的水平、能力。然而,實際情況卻完全不同,除了充電,干部培訓中心也是干部的享樂之地,成為了“四風”的避風港。
黨的群眾教育路線開展以來,隨著糾正“四風”工作的深入,一些“四風”問題開始從明到暗,向隱蔽化轉變。隱藏在培訓中心里的奢靡享樂成為媒體和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有新聞曾經報道:與昌平類似,在北京懷柔、密云、房山等風景旅游區,均建有大量以“培訓中心”為名的賓館、度假村,這些培訓中心的選址大多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培訓中心很多卻成為了干部的享受中心,不僅建設在風景絕佳處,甚至在配建休閑娛樂設施上大費周章,桑拿、美容、保齡球等設施一應俱全。干部培訓中心作為“四風”的避風港,成為了黨政內部不言的秘密,但卻難逃群眾雪亮的眼睛。
7月7日,中紀委每月e題再發“征集令”,請廣大網友和我們共同監督隱蔽在培訓中心里的奢靡和享樂問題。主題推出后引起網友和媒體廣泛關注,網友跟帖、發郵件揭露培訓中心里的奢靡和享樂現象,更有“知情人”自曝內幕。培訓中心“四風”問題成為了網絡輿論的焦點,讓避風港反而成為了暴風眼中心。
高、大、上的培訓中心,作為“四風”的避風港,嚴重影響到黨風廉政建設,更在群眾心中對群眾教育路線畫上大大的問號?因此,必須嚴格整治,要嚴防培訓中心成為奢靡之風的滋生土壤,四風的避風港,要重新為培訓中心塑形,進行“去賓館化”、“去高檔化”改造,使其恢復教育培訓陣地的名與實。要必采取強硬措施,重拳堅決遏制種種暗藏于培訓中心的奢靡之風,要抓鐵有痕,才能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取信于民,取信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