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廣西、河南等多地出現新建辦公大樓閑置現象。4月,僅黑龍江一省,就有三個地方被曝光政府違規興建辦公大樓或新建辦公大樓閑置的情況。多地新建辦公樓閑置,給出的一個共同理由是——“風聲緊”。(7月25日 中國新聞網)
我們都知道,早在1999年國家計委關于印發《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對各級政府辦公用戶建設、使用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在中央清理辦公用房的大形勢下,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各級政府按照通知要求對各地辦公用房進行清理,這才有了現在所謂的“風聲緊”,總算是基本遏制住了過去建設辦公用戶比闊氣、比排場、比豪華,舉債修建豪華辦公樓,最窮也要有面子。
各地政府辦公用房清理是清理了,清理了多少,大眾就不得而知了。空了多少?閑置了多少?閑置的是否還有利用價值?這些更不得而知。很多地方只是單純清理了是否超標,對超標的該搬的搬,對超標的搬出來,空的還沒有用的繼續空著,但是沒有對超標的辦公用房進行詳細的統計,干脆就大門一鎖,反正我沒有用,就萬事大吉了。但是對于大眾來說,若大的一個辦公樓,沒有幾個辦公,人氣都沒有如同鬼樓一樣。空了那么多辦公室,在大眾看來,實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我們先不說追究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的責任,但總不能讓看著那一間間舒適、敞亮的辦公室難道就那么空著嗎?必須得想辦法盤活利用才行。
目前,各地首要做就是,對清理后的要閑置的辦公用房進行詳細統計清理,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在國有資產監督部門的監管下對部分閑置辦公用房可進行招商出租,盤活閑置率、增加財政收入;一部分用于調濟辦公用房較為緊張的單位以及滿足日后需求。
最后,辦公用房一邊在控,一邊又在建,有人說這就是中國特色,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誰都想有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但是俗話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修房子的錢都是納稅人的錢,那么有關部門修辦公樓時是不是要征求一下群眾的意見呢?把權力關進籠子,只有接受群眾的監督,在日后的新建辦公用房才能做到,修必用,用必實,才能避免修了不敢住,住上都不安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