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是審判,也是治愈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 全奕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 全奕穎
在法院工作的這些年,世間百態、人情冷暖我見過許多,一直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讓每位當事人都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在一起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案件中,雙方當事人庭審時情緒都特別激動。
“我豁出去了,打多少官司我都奉陪到底。”上訴人直接指著被上訴人鼻子說。
“你以為我愿意陪你在這沒完沒了啊,上有老下有小的,誰有空天天跟你折騰。”
雙方爭吵不斷,我敲了兩次法槌休庭,雙方才停止了正面爭執。
案件事實跨度長達十余年,當事人在二審提交了新證據,但因年代久遠,原件早已缺失,我在庭審第二天就前往村委會,通過詢問多位時任村干部,一點點還原出了案情。
原來,2010年,上訴人租下了一塊土地用于經營,租期15年。其間,雙方就供水供電問題發生了糾紛,而涉案土地拆遷后續的租金退返和拆遷款分配也成為了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明晰案情后,下判決并不難。但我意識到,這個案件判決并不能一次性解決問題,即便結果公正,矛盾也未必能夠真正解決,反而可能是新一輪訴訟的開始。
從村委會出來后,我經過上訴人家門口,看到屋內的簡單擺設,我當下就覺得案件標的額雖不大,卻可能會對上訴人的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決定再試試調解。
在與上訴人溝通許久后,他低下了頭,眼里沒有了更多的憤怒或者是其他情緒,只是長嘆一口氣,說道:“我也不想跟他鬧這么難看,可是他一丁點都不愿意讓步,我咽不下這口氣,憑什么低頭的人是我。”
話里話外,我感受到了一絲調解的希望。另一邊,我繼續聯系被上訴人,可是這一頭,明顯棘手得多。
“您別費勁了,我忙著呢,別再找我了!”“法官你煩不煩啊!”“對不起,您撥打的用戶正在通話中,請稍后再撥。”……被上訴人白天需要打零工,晚上才有空,可一通通電話打過去,得到的答案總是拒絕。
被拒絕了多次,其實我的內心也是沮喪的,一度覺得確實沒有調解的空間了。當擬定的判決書打下最后一個句號時,我遲遲無法關閉電腦,這不是一個溫暖的結局。我心里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不能讓他們收到判決書后繼續開始新一輪的爭吵和訴訟。
帶著一絲期待,我咬咬牙,又撥通了被上訴人的電話。讓我意外的是,這一次,竟然沒有等待,他直接接起了電話。
“我是真的想盡量一次性解決你們的問題,這個問題即使定了,對方不服氣,還會就另一個問題接著來告,你每天白天需要去干那么多活,實在是沒有必要再接著耗下去了。”再一次聽到熟悉的建議后,被上訴人猶豫了一會兒,終于說:“好吧,如果一次性解決我同意,但要當場支付完畢,然后保證這件事到此為止。”
我的心放下了,關閉了寫好的判決書,開始跟他們協商調解的細節。后來,雙方當事人再次來到法院,反復溝通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當場簽訂了調解協議并支付。
結案后的一個下午,一封感謝信不期而至。來信的竟然是被上訴人,“我了解到法官在鐵面無私的同時還有很多的溫情和常人少有的耐心,再次感謝您。請您保重身體,早點下班。”
總有一些黑暗需要審判終結,也有一些創口需要審判治愈。其實,做法官有時與做醫生相似。醫生是“治病救人”,而我們醫治的對象則是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創口。當我們真正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為他們解決問題,他們是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真心的,用真心換取真情,就是化解糾紛的良藥。
(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