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訪”活動中,萊城區各級黨員干部心連心與群眾結對子,面對面與群眾交流,實打實為群眾辦事,彰顯了極高的工作熱情,他們在聽民意、訪民需、解民憂過程中,做到了既有所為也有所感、所悟,既收獲了工作經驗也錘煉了黨性,提升了工作能力。現節選一名普通機關干部———區交通運輸局朱恒的三篇“四訪”日記,以饗讀者。(12月28日三農網)
萊城區各級黨員干部在實踐群眾路線活動中,把人民滿意作為檢驗群眾路線成效的標準,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憂民之所憂,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傾聽民聲民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群眾路線不打折扣不作秀,為我們踐行好群眾路線樹立了一面鏡子。萊城區各級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踐行好群眾路線,根本辦法就是“憂民之所憂”。
“憂民之所憂”,其意思是說,執政者以老百姓所憂心的事情作為自己憂心的對象。用現在的觀點看,他指出了執政者改造世界的一種責任感和能動性。只有憂民之所憂,才能心中裝著人民,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好務。
“憂民之所憂”,就是要求我們的一切方針政策以及具體的行政行為,無論是涉及經濟的還是政治文化的,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只有首先做到這一點,人民群眾才會真心實意擁護我們,才能形成萬眾一心共渡難關的積極和諧局面。只有如此,才能代表時代社會經濟運動的前進方向,順應歷史潮流,使國家民族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憂民之所憂”,也警醒當代共產黨人不能忘卻“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確定了為人民謀利益的根本宗旨。九十多年來,我們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和諧良好的魚水之情,黨和政府的一切作為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但不可否認,目前少數黨員干部身上也存在著違背人民群眾利益的現象。有的不關心群眾疾苦,對群眾冷漠無情;有的好大喜功,熱衷于形式主義;有的事事替個人或小團體打算,侵犯群眾利益;有的甚至搞權錢交易,貪污腐化等等。這些腐敗現象,是為“一己之私”,與“憂民之所憂”理所當然地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以至憤恨。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作為黨員干部,只有把“憂民之所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群眾得到實惠,這也是群眾路線的根本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