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瑤海區城管局會議室里,群眾公議團5名代表對近期發生的7起市容案件“挑刺”,這是瑤海區城管局今年召開38次邀請群眾公議員為瑤海城管執法“挑刺”。(人民網12月30日)
此次公議案件共涉及到占道經營、未經審批從事商業宣傳活動、隨意堆放物料、擅自設置大型戶外廣告等7方面內容,案件辦理人員通過幻燈片播放的形式向公議團成員詳細介紹了案件的具體案情,并對處罰決定和依據做出詳細說明。
政風行風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請群眾 “挑刺”,就是請群眾找問題,提意見,主動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這是相信、依靠和尊重群眾的具體體現,是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群眾滿意度、強化干群融合度的重要保證。
長期以來,一些職能部門之所以存在好事辦不好、實事辦不實的情況,不是出發點有問題,也不是執行環節不盡心盡力,而是聽不進群眾的反饋,接受不了群眾的“挑刺”。對存在的問題,一捂再捂,一按再按,最終將“小疾”拖成“大病”,好事越辦越偏。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要堅持開門搞活動,讓群眾大膽提意見、評頭品足。光山縣交警中隊在實踐群眾路線活動中,敢于放下面子,收起架子,讓群眾來挑刺,聽取建議,查找不知,改進工作,努力形成“倒逼機制”,對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大有裨益,無疑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凈化精神的具體落實,這樣的群眾路線無疑更接地氣。
接受群眾“挑刺”,需要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與勇氣,需要有耐心、包容心。要放低姿態,廣開言路,真情互動,面對面交流。要堅持開放透明接受監督,從小處入手積極整改、清障掃塵。對于群眾質疑,第一時間積極回應,善待拍磚者、歡迎挑刺人。特別是形成長效,從源頭上除刺消刺、防刺滋生。
當前,正在深入推進群教實踐活動,這需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作風的唯一標尺,善于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敢于接受群眾的“挑刺”,勇于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只有始終接地氣、聽民意、察民情,才能不斷提升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贏得群眾的更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