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的經濟賬:有官員稱車補低就不出差了。(7月29日《中國經濟周刊》)
7月16日,《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下發,備受全民關注的公車改革在醞釀20年后全面啟動。按照新方案,我國將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司局級每月補貼1300元、處級800元、科級及以下500元。地方補貼標準不得高于上述標準的130%,邊疆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標準不得高于150%。
趁著這樣的一股風潮,各地也是掀起了整改公車的道路,特別是在湖北省他們是熱烈的相應中央部門的號召,對于公車是實行了嚴加管理的。對于日常的公務用車,如果是在5公里以內的,他們是采用的公務自行車的方式來解決的,這樣的做法瞬間就能夠贏得群眾們的好感。但是這個也并非是解決的根本之道,在一定職位上的領導,對于外出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和交流的方式,現如今對于他們的公車油補那是直線的下滑的,他們能不會有怨言的嗎?
近日就有不同級別的領導干部反應到,有的是覺得這個補貼太少了,根本就不夠自己上班打車的費用;而有的就是覺得這樣的補貼太少,以后自己就根本不去出差了。筆者對于有這樣想法的干部表示的是理解的,因為你讓人家一直都習慣這個公車外出的人,一下子就給打回了“解放前”,他肯定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的,但是這個絕對不可以成為他們不作為的借口。
筆者建議,這個公車改革的道路是任重道遠的,干部心中有怨言也是需要被理解的。但是這個改革的決心是不可以改變的,否則的話,那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做法。群眾們不買單,在外人看來那也是笑話的。所以最好的就是需要做好解釋工作,做好安撫工作,同時對于黨員干部的教育和培訓一直都是我國的體制內的一大事,這個必須要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我國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群眾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護。(唐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