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日開始,每每于干部晉職之后,總有些“獲喜”者以金錢和精神等方式“答謝”相關領導。此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被糾治時,有人卻抱著灰色心態:感恩是人之常情。(人民日報,7月29日)
在當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狠抓“四風”的社會大環境下,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是人民,既然由人民決定那么干部的升遷關鍵就應該是讓人民滿意,因為人民處于話語的決定權。但還有一些領導干部還簡單的認為自己的升遷,完全由領導決定,領導說工作沒問題、一切都好解決,這其實當下的社會風氣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我認為:如今的領導干部應該深刻的認識到,我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只有深入走群眾路線,讓老百姓滿意、最終才會讓領導滿意。把握正確的政績觀,且不論黨性修養,而是為官者的基本素養。每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主觀上都希望有所作為,以獲取上級組織和老百姓的認可,但這種有所為必須建立在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真正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唯于此,報著“感恩的心”用于工作中,把對人民深厚的情感用于工作之中,這自然也會得到領導的最終賞識。
決定領導干部的升遷,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中國夢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惠及全體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會。樹立正確政績觀,就要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多干群眾急需的事,多干群眾受益的事,兢兢業業地履行職責、創造政績。
領導干部應杜絕“公恩私報”的心理,把感恩的心用于工作之中、更好的干好本職工作,這也是對領導的最好支持和回報。